北京的天空异常晴朗,斜阳斜斜,湖塘里水波荡漾,路边三三两两的高大杨树枝繁叶茂,增添了一股清凉的气息。我脚下是圆明园西塔遗址中凌乱的废墟。在巨大而精致的石柱和石墙的环绕下,地上散落着一件件精美的动物雕像,如狮子和独角兽。被誉为“千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经过清朝和五代皇帝的精心建造,残存的石头依稀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在这座园林中,中国江南的建筑精华、欧洲的中世纪宫殿等场所融为一体,创造了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圆明园
天色已晚,外地游客稀少。然而,有几个老北京人在花园里慢慢地走着。北京人以好客闻名。每当外国游客在眼前的景点慢慢流连时,老北京都会热情地上前介绍各个景点的有趣典故:这个大夯土块曾经是皇帝宫殿的地基,刻有菩萨的大屏幕是前宫和后殿的间隔。
“这块石头真的是圆明园旧址留下的吗?”一位游客站在圆明园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大水发”前问道。
“都烧光了。对于这样一个大花园来说,这座西方建筑是用模仿西方宫殿的石头建造的。看这石头有多厚,没人能拿得住。毕竟是皇族的实力,用的石头也很重。虽然被英法联军的炮火烧了三天三夜,但这些石头还留有痕迹,但不幸的是,其他所有用木头建造的宫殿都不见了。”一个老北京慢悠悠地回答道。
“啧啧,可惜,可惜……”摇摇头,叹着气,在现场乱逛。过了一会儿,游客们拿着相机,三三两两地推到前面的景点。
我也在一堆堆破碎的岩石间慢慢地走着,回忆着这个“万园之园”的光荣与耻辱。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九年,建园高潮在执政六十余年的乾隆年间。这段历史是清朝平定三藩、台湾省、蒙古、俄罗斯几场战争后的上升期。历史上被称为“康雍盛世”,国力强盛,国库充实,建设规模宏大。到处的风景不是临摹就是新建,汇集了150多年来技艺精湛的工匠的心血。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后人谈起圆明园,话题无非是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着皇家园林的奢华之美,以及英法联军抢夺烧毁圆明园的野蛮与疯狂。赞美一个国家过去的辉煌,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以史为鉴,我们应该在漫长的历史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圆明园悲剧的发生。
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这个国家,失去了精神、开拓精神和尚武精神。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的海淀。从当时清朝的疆域来看,康熙四十年后,四夷为平,中原汉族地区的反清复明斗争逐渐减少。对于清政府来说,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开放,而是如何保持开放。因此,皇帝的宫殿面向西方,监视全国人民。东方不屑一顾,原因很简单:京畿道的东方是大海。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海上给清政府带来的麻烦无非是台湾省的郑氏割据势力和红发海盗,以及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的政纲,台湾省从此不再受苦。对于红发海盗来说,清朝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所以关海不做海上交易是一件大事
在历史演变中,国家的发展就像逆水行舟。没有开拓精神的指引,我们将失去经济、文化、军事突破的动力。在东方中华文明中,主流的大陆文明强调向内治理而不是向外侵略。西方文明正好相反,尤其是在清朝,同时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在重商主义的指导下,走出封建社会,开始海上扩张。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来自海洋的骚扰,但再也听不到世界进步的步伐,感知不到世界科技文化最新发展的跳动脉搏。在同一片大海中,清政府只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海水,而西方列强早已透过海雾看到彼岸意味着财富、力量和对未来发展的希望。
西方列强把国家预算集中在发展国家军备和扩充军事舰队上,而清政府把国家预算集中在满足国王个人的享乐上。从圆明园到故宫,从承德避暑山庄到皇帝治下的江南宫殿,钱都花得像流水一样,只为了独自微笑。
150多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已经失去精神的国家时,让后代感到悲痛的是其统治者的无知和傲慢。更不要说自称“中国去国”的嚣张气焰;清政府对军备和战争武器的重视,足以让人唏嘘和痛恨。
中国并非没有高瞻远瞩的军事家。早在明朝,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就已经是相当一部分高级将领的共识。在明朝的军事序列中,专门装备火器的姬神营很早就在守卫京畿道的部队中成立了。火器在与敌人、蒙古、满洲和农民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不仅有单兵使用的长矛,还有中大型的佛兰德炮和红炮。根据现有数据,中大型火炮的装备数量仅数千门,数量可观。清初领袖努尔哈赤在围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兵击毙。
在清朝建立之初,尤其是康熙初期,我们更加重视火器的应用。在雅克对俄战役中,清兵在俄国要塞前排起数百门大炮,以威武的炮阵确保了《尼布楚条约》的顺利签订。然而,乾隆时期,整个国家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军事装备被遗弃。乾隆声称“完美武功”的胜利主要来自于一个庞大王朝对内部叛乱的镇压和与世界各国小国的局部战争。由于对手装备落后,又相信清朝先人以弓马取天下,所以不卑不亢,甚至让刀剑、枪、弓马等冷兵器回归军队主要装备。
当汉文帝陶醉于圆明园大话西游的风光和“完美武功”的壮阔时,西方列强早已完成了海上军队的火器通用装备。当中国的沿海要塞满足于康熙、乾隆年间建造的几门大型铁炮时,西方列强早已完成了现代化的海军建设,拥有几十门重炮的大型战舰已经成为海军的主力。
一方面,古代东方国家因“康雍盛世”而积累了150多年的巨大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开拓精神的丧失和军备的落后,大清帝国逐渐从大国眼中的雄狮变成了大肥猪,会被新兴的强大势力欺负和瓜分。
圆明园的最终命运,不要说鸦片战争时期,就算建成了,也早已注定。
然后是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英勇无畏,手持大刀长矛的装甲骑兵向火枪发起了潮水般的冲锋,而海军的小船也向敌人的巨大战舰发起了无畏的攻击。钍
如果历史可以重演,如果中国能够意识到开拓精神对一个民族如此重要,如果清政府把修复圆明园等主要宫殿园林的资金全部用于国家发展和军备发展,那么近现代世界历史将被彻底改写。
历史的车轮不能倒回去重新开始。
圆明园遗址成了一种象征和灵感。有了圆明园的惨痛教训,人们被敦促起来,追逐世界的觉醒,然后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甚至辛亥革命。“自强”“崛起”“复兴”成为未来150年有识之士的迫切呼声和共同夙愿。
这片废墟承载着民族的血腥创伤,矗立在圆明园遗址之上,追忆往事,百感交集。回望历史,我们不应该长时间叹息,而应该像前客诗人一样,感受《黍离》的悲凉。但也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进谏过去,尤其要追来者。正是这个已经深入骨髓的教训,让健忘的人们记住了废墟的价值。
一步一步走向圆明园的出口,身后的废墟渐渐飘散。回望出口附近的土山,深蓝的天空和灿烂的余辉为圆明园遗址上的景色增添了一层沧桑,远远望去似乎有着格外深邃的含义。傍晚的夕阳照耀着圆明园,但经过漫漫长夜,迎接这片古老土地的将是灿烂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