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骊山是我的夙愿。
今年春末,我应朋友的邀请去了临潼,终于实现了游览骊山的梦想。
骊山位于华清池南部,是秦岭的一个土堆,海拔约1300米。古时候,山上的松柏苍翠,形似绿色的李俊,故名“骊山”。每当雨后或黄昏阳光明媚,傍晚金色的霞光普照,景色壮丽壮观。所以《骊山晚照》也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
我们按照导游指出的最佳路线开始爬山。从东园逍遥阁,首先来到西秀岭的虎斑石。这就是“滨江亭”,原名“赶江亭”。1936年Xi事变时,蒋介石惊慌地躲在这里,现在这里是Xi事变的纪念地。这里有很多游客。当年,老蒋的石缝里有危险的铁索,好奇的游客一个接一个爬上来,不时有人拍照。经常有一些穿红绿相间的“老外”笑啊笑啊。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对张杨两位将军的爱国行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拍了一张纪念照后,我们又向西转到了西秀岭的第三个高峰。这里曾是唐华清宫袁超阁旧址老君殿和长生殿。相传唐朝开元年间,因唐玄宗崇信道教,在骊山西秀岭修建了长生殿和袁超亭。唐代域名雕塑家贾耳雕刻的白雕像就在这座寺庙里。可惜现在看不到了,因为老君的雕像已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了。大厅内,彩绘的横梁和雕刻的建筑古色古香,庄严肃穆,令游客心旷神怡。从石刻上我们可以确认,这个地方确实是长生殿旧址。相传天宝十年间,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我们在幽静的子夜世界里偷偷告诉对方”立下了“愿作天上比翼鸟,愿作人间结缘”的千古誓言。致敬历史古迹,久久感怀。白居易在《骊宫高》中写道:“八十一车必骑,夜宴赐之。中国人的作品有几百部,不够你一天的开销。”。诗人王坚写道:“有百幢带帘高楼,有刘阳殿前花,有内园暖汤,有二月中旬瓜”。尤其是杜牧的诗《过华清宫》,妇孺皆知:“长安回首绣堆,山顶千门开。没人知道是荔枝。".正是“中国的皇帝,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渴望美。
西南不远处的老君庙,我们来到了女娲遗址的老母庙。不幸的是,这座寺庙正在翻修,当天暂时关闭,所以我们看不到内部。但是站在墙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院子里的两株古柏。浮皮有一部分脱落,树干是龙钟,但生命力依然旺盛,枝繁叶茂。就像一只展翅的凤凰,丹河想飞。另一根主杆魁梧高耸,仿佛从地上拔出的剑正对着天空怒目而视。这两株气势恢宏的千年古柏,为骊山增添了一份奇特诱人的风采。相传女娲曾在此炼彩石补天,又传女娲因不满殷放荡,曾派狐狸来此变美女,迷惑灭国。
离开老母庙后,我们向东南方向爬去,爬上梯子来到西秀岭山顶。遮天蔽日的茂林突然开了。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像一个螺髻,系在一个古代靓女头上。它高耸入云,亭子前立着一块石碑。它独立独立,划破长空,镌刻着“烽火台”。根据传说,这个地方是周幽王王子们篝火玩耍的地方。遗存至今犹存,这里的游人都在说“褒姒而笑,失国”的典故,当然都在唾骂历史上那些荒唐无能的君王。“烽火台”是景区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即使近看,也要远眺,抬头看天,开清高畅,低头看下界。北望:远山如屏,渭河如带,杨柳似火,村舍相对,浦田纵横,楼群众多,车水马龙,人潮熙攘,城楼幽影。向东北望去:几座古墓沉睡,秦王陵墓高耸突兀,震惊中外的秦兵马俑建筑也清晰可辨。在脚下的华清宫区域:碧水、杨柳、杨柳,游客如织,亭台楼阁雄伟壮观。目前好像展开了一轴工笔画,很美。
沿着原路走,向东转,向东绣岭游去。其中,经过一条“两山欲合,中间留一线”的窄谷,叫做石翁谷,这里路难走,但风景令人印象深刻。滚滚如龙缠绕;维吾尔族悍匪像老虎一样蹲着;像鹰一样仰望天空;婷婷站得像仙女;像九层楼的城门一样堆叠;梳妆镜闪闪发光。小路两旁长满了石榴树和金合欢树,红花白花耀眼诱人。稍作休息后,我们翻过这个山谷,盘旋而上,便来到了东秀岭上的佛寺——福雅寺,名为石峰寺。据导游介绍,石翁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因杨贵妃信仰佛教而建于此。走进寺庙干净无尘,红烛高照,香雾萦绕,编钟齐鸣,梵语轻唱,一派祥和神秘的气氛。在寺庙的中央,佛陀坐在他的背上,双手交叉,让他的眼睛保持沉默。左右两边画着十八罗汉。这些雕像比例适中,表情生动:有的是冥想,有的是假寐,有的是讽刺,有的是傲慢,有的是赤裸上身,有的是盲人.都是根据情况象形,写意生动。据这里的经理说,庙里的佛像都是当年的国师做的。据《津阳门诗》注:开元中学利用华清宫余料修缮,佛寺玉像从幽州进来,与朝元阁道教造像同日到达。非常精致,就像敲门一样。翔宇和杨惠芝的手工雕塑。肢体意象系统全是元嘉二。很美很美,无与伦比。正当我们惊叹古代劳动者的艺术造诣时,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传入耳膜,我们走出佛寺,循着声音来到寺庙西侧。有一个悬泉瀑布,直直地飞下来,像银练一样落下,落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激起一片雪白的水滴,水滴离线,散落在漩涡池上。仔细看水池,原来是一个已经被流水激过的大石臼,形状像瓮。我们猜想这可能就是石瓮寺得名的原因。导游团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趣闻:那年上元的晚上,韩太太还在十万寺立了一千个灯台,高80尺。点亮后,它们光彩夺目,数百英里外都能看到。郑宇《津阳门寺》说:“韩式烛台在林梢,千余只可在山中擒。”。当杨贵妃的姐妹们来到十万寺管理佛像时,非常热闹。正月十五,古佛相会,渭河两岸的村民纷纷围着骊山而来。西秀岭老君庙由一个老练的人主持。由于诸多不便,妇女们扶老携幼,奔到十万寺烧香、祈祷礼拜、念经。石瓮寺成了古朴民俗的集散地。这里松柏葱茏,园林遍地,香气满谷,红楼绿亭美不胜收。原白玉造像、王维山水画、唐玄宗真草庵手迹等。但可惜的是,天宝延续了15年,安史之乱,鼎盛时期的寺庙与华清宫一起被士兵摧毁,这只能让人自怨自艾。然而,古代游客留下的美丽文字仍然可以从石头或墙壁上隐约看到。“美丽的骊山在此”正是明代袁宏道游览石窟寺时的赞美之词。
离开石翁寺后,我们抄小路慢慢下山。回到山脚下,有很多游客,也有很多商店。各种手工艺品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似乎秦、汉、唐乃至现代的民间艺术都汇聚于此,无不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在城市里闲逛,我们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纪念品。正在犹豫的时候,一个摊主热情地递给我们一件小工艺品:绣着一个武士,留着大眼睛的胡子,双手拿着剑,威猛可畏。他头上有一只蜘蛛,身边有一只蝙蝠在飞,简直是咄咄逼人,令人费解。然而,摊主说:“我的朋友,买一个。它叫钟馗对抗鬼魂的护身符。戴上它可以辟邪驱邪,发大财!”他饶有兴趣地讲了一个关于骊山的故事,因为他怕我们听不懂。据说有一年,唐明皇从历山小院回到宫中,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他的医生很难治好。一天深夜,明成祖在梦中看到一个牛鼻子小鬼,一身红衣,一只脚穿靴子,一只脚裸着。小鬼偷走了杨贵妃的紫色香囊和明成祖的玉笛。皇帝看到后怒不可遏,厉声斥责他。他突然出现了一个戴着破帽子和长袍的大鬼,抓住了小鬼,用手指挖出了他的眼睛,然后把小鬼撕成了两半。明问要名讳。大鬼回答说:“我在拜见皇帝。大臣是钟南山学者钟馗。他死了,因为他很沮丧,触摸了寺庙。他成了鬼王,发誓要除掉邪灵。”。当皇帝从梦中醒来,霍然康复后,他立即叫大画家吴道子画了一幅《钟馗打鬼图》的画,挂在宫门。之后,他安然无恙。摊主讲了这个故事后,他自豪地称赞了自己的作品。在他的鼓励下,我和朋友买了两个“钟馗捉鬼敢死队”,开心地挂在胸前当护身符。
当太阳落山时,我们将离开骊山。向南回望,只见骊山被夕阳的余晖所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迷人的红纱。朦朦胧胧的骊山,像一匹飞奔的骏马,山顶上云雾缭绕,宛如当年燃烧的烽火台。真的是“黄昏夕阳红,但还是怀疑篝火会从西边来”。啊,《骊山上的夕阳》美轮美奂,令人怀念。难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