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让游客真正触摸历史 走进历史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龙华烈士纪念馆位于龙华烈士陵园北端,是上海红色文化地图中的重要坐标。

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弘扬龙华烈士陵园所蕴含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龙华烈士纪念馆对馆内陈列内容进行了系统升级,对公共配套空间进行了改造。

龙华烈士纪念馆于2017年10月重新开放,截至目前已吸引游客12万余人次。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展览模式,将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参观者更加真实地触摸历史。

把纪念馆变成博物馆。

龙华烈士纪念馆展览面积约6000平方米,展览线路长度约1300米。基础展为《英雄壮歌》 ——上海英烈纪念展,分为“序厅”“使命的执着”“信念的执着”8个部分。展览以“创新发展”为总要求,紧扣“英雄之城孕育英雄,英雄精神激励后人”的主题,坚持“用历史叙事,以物带人,以精神见人”的展览理念。采用1500多张照片、400多件实物、100多件艺术品,辅以多种先进的展览手法,集中展示了256位英雄的生平事迹。

当市民和游客走进纪念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组英雄雕像,它们随着壮丽的音乐变换着位置。LED天幕同步变换图案,从雷声到闪电,从光束到灿烂的桃花接连落下.龙华烈士纪念馆副馆长万伟介绍了设计意图,“进入烈士纪念馆,需要一种带入感和仪式感,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因此,我们采用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这种庄严的氛围。”

在讨论改造方案和建设的过程中,博物馆一直集思广益,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共识之一是通过展览手段的创新,将纪念馆改造成博物馆,缩短烈士形象与市民、游客的距离。

魏伟说,纪念馆虽然在展览方式上距离博物馆较远,但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众多烈士生平或遗物的展览橱窗前,可以看到许多蜗牛画、漆画、木刻版画、贝壳材质的玻璃画。由著名艺术家精心制作的烈士艺术画作,不仅为纪念馆增添了类似博物馆的艺术感染力,还能让参观者近距离欣赏和触摸,探索烈士的精神世界。

让老照片链接到现代。

如何在纪念馆内生动展示众多历史照片,是改造方案讨论阶段的话题之一。博物馆齐心协力,反复优化升级设计方案,最终决定将历史照片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例如,在一张巨大的演示照片前,游客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巧妙地将头嵌入游行队伍中。笔者注意到,一名女子在看完展览装置的说明后,前往人脸识别机,在镜头前拍了一张个人照,然后选择了自己的性别。成功后,她去找巨幅照片,发现她的头像出现在一个穿着双排扣衬衫的年轻女子身上。这位游客站在历史照片前,让他的同伴拍下“她的两个”作为纪念。

还有一张重要历史事件的照片,与两个镶框的黑白电视屏幕相连,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在这张静态的历史照片中,有些人已经坐好了,而有些位置仍然空着。电视屏幕旁边,有一些人在聊天;突然,屏幕上的人听到了合影的号召,纷纷前往摄影点。最后,静止照片中的空缺被走在屏幕上的人物填补了,这一重要的历史

龙华烈士陵园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使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园区积极寻求与上海市旅游局合作,增设了旅游标识系统、游客中心、第三卫生间、自助音频导游、休息室、餐厅等旅游设施。龙华烈士纪念馆在传统说教式展示的基础上,增强了参观者的互动参与。

在第一个博物馆区,在介绍1911年革命期间的一个历史事件时,博物馆采用了战场模型和全息图像的组合。一些孩子在摊位前敲打红色按钮,军队立即展开攻击队形。战场上炮声骤然隆隆,100多年前上海激烈的战斗场面被直观再现,给孩子们带来了震撼的感受。

在“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的多媒体设备前,只要选择自己的专长,按下“确认”键,马上就会被招募为新四军战士,让游客跃跃欲试。例如,当访问者点击“摄影专业知识”时,屏幕立即显示“祝贺您成为新四军战场记者团记者”。

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生前的日记是市政厅的珍宝。博物馆利用触摸屏翻页技术,像日记一样通过大玻璃屏幕展示日记中的精彩句子。参观者可以用手指翻页,浏览不同的日记页面,而真正的日记则在显示屏后面的玻璃窗口。

此外,纪念馆刻意省略了一些血腥画面,转而采用流行的艺术形式。比如龙华二十四烈士就是历史上死在上海的英雄。为了充分表达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博物馆采用了多媒体剧场,通过全息影像和裸眼3D技术将音乐和诗歌朗诵融为一体,以雕塑和舞蹈为媒介,生动再现人物和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缮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访了众多烈士的家乡和亲人,记录下了珍贵的“口述历史”,并在纪念馆相关烈士事迹的展台上动态播放。

大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