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消费惠民富民供给专家:国务院新政提振文珍旅消费信心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刘佳、实习生杨)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三大举措。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促消费惠民、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市场监管的建议,进一步提振了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的信心。

旅游消费成为常态,惠民政策让游客走出家门。

会议指出,要促消费、惠民,鼓励地方政府落实景区门票降价、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利用“互联网”提高文化旅游消费的便利性。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CYTS联科执行总经理葛磊表示,《办法》的出台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的带动,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撑带动产业。2018年我国旅游消费达到5.97万亿元,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正在成为常态。此外,当代中国人除了追求物质消费之外,开始在精神领域追求满足,旅游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属性。人们的消费不再只追求物质和价格,而是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开始承担起帮助中国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使命。”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重光认为,措施提出的“互联网化”是一个亮点。“目前我国科技应用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趋势,比如一些可穿戴设备、智能出行、出行大数据等。是‘互联网旅行’中非常活跃的领域。”

妈妈集团副总裁李表示,这三项举措延续了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业在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精神和一系列行动。降低游客出行成本,提高游客满意度,真正发挥好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的作用。“从Lvmama平台的数据来看,过去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下降、取消票价的影响,确实能进一步刺激中国人出行,尤其是家庭游客。而且,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很多游客都把省下来的这部分钱用来改善住宿和餐饮质量。”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国家层面推进,有助于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消费惠民政策将使更多的中国游客走出家门,增加人们的出行频率。

旅游融合刺激消费,从四个方面挖掘“夜经济”潜力。

会议指出,应该丰富产品的供应。鼓励文化旅游消费旺季等活动,支持邮轮游艇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在文化和旅游场所发展夜餐、购物和文化表演。

葛磊指出,拉动文化旅游消费最有效的措施是文化旅游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最重要的抓手是在旅游中植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活动。“北方的冬天很压抑,但近年来北方的庙会逐渐恢复,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是旅游市场的真情流露。庙会不仅营造了文化仪式感,还具有旅游消费的诸多功能。因此,今天的许多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应该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命题下,推出和创造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利用文化活动提升旅游丰富性的创造力,激发人们的旅游意愿和满意度,可以有效刺激短期旅游消费。”

这一举措的确定无疑对旅游企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将使其在政策的支持下,更好地良性发展。据中新旅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中不难看出,随着侧供改革的深入,出境游市场也日趋成熟,在生成的游客有了新的出境游需求,如亲子研学、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定制旅游等。旅行社也将紧紧跟随市场变化,着力开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适应消费升级的市场变化。

完善市场监管构建互信消费环境。

会议明确,要完善市场监管,确保文化旅游场所和设施安全运行。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打击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强制购物、黑导游等。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早陷入低价竞争,导致商业模式相对畸形。游客处处提防,游客处处想赚钱,所以感到紧张。精神消费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人们在信任的情绪下最容易产生消费动机。因此,这项措施指的是完善市场监管,让游客放下戒心,营造真正的互信环境。既要从市场主体层面加强监管,营造诚信环境,也要从游客的角度认识服务的价值,愿意为好的服务买单。只有双方共同推动,才能营造更加良性、诚信、友好、可持续的消费环境。”葛磊认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功能舒适性,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对消费者来说尤为关键。

冯饶表示,完善市场监管,将为旅游行业营造持续健康的竞争发展环境,有助于旅游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凸显马蜂窝引领文化旅游潮流、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核心优势。

国常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